美术学院
 学校首页 | 学院首页 | 学院概况 | 教学管理与研究 | 党建工作 | 学生工作 | 研究生工作 | 招生就业 | 对外交流 | 校友名录 
 
  学生工作

 学生管理 
 共青团工作 

  快速通道
 
 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 学生工作 > 共青团工作 > 正文
详细信息

2024年暑期“三下乡”“情系乡村,文化传承”薪火相传篇(二)

时间:2024-07-09 作者: 点击:[]

2024年7月8日,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“情系乡村、文化传承”文化传承宣讲团前往新乡镇新场社区服务中心,带着崇高的敬意与黎万堂、汪先民两位退役老兵,进行深入访谈。同时发挥队员美术专业功底,在专访过程中用速写的形式将老兵的英勇形象定格下来。

黎万堂,男,生于1947年,于1968年投身军旅、1971年光荣退伍,1969年入党、具有55年党龄的老党员。退役后,他转身投入地方供销社的工作,勤勉尽责之余,更在农忙之际,不辞辛劳地穿梭于乡间小道,为乡亲们送去急需的物资,足迹遍布每一个村落。谈及那段岁月,他总是满怀深情:“尽管当时条件艰苦,物资匮乏,但人心向背,那份团结与互助的力量,至今仍让我感动不已。”他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帮助百姓解决难题,让社区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家的温馨与和谐。在他的见证下,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宽阔平坦的公路四通八达,休闲娱乐设施日益完善,生态环境愈发优美,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心系群众、不懈努力的生动写照。

黎万堂老同志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,他深情寄语:“新时代的青年,应当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,坚定不移地跟党走,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之中,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。你们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学识和过硬的技能,更需具备宽广的胸怀和深远的视野,方能深刻理解并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。

汪先民,男,生于1964年,于1982年投身军旅,1985年退伍,1983年入党,具有41年党龄的老党员。汪先民老同志的经历让人非常动容,面对三峡移民号召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奉献,亲眼目睹亲人离乡的不舍,但更坚定自己为大局着想的决心。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扎根三峡,为群众服务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。在担任新场社区专干期间,他兢兢业业、任劳任怨,将党的宗旨践行于实践中,把理想实现在基层中。无论是调解邻里纠纷还是组织社区活动,他都亲力亲为、尽职尽责,在群众投票中满意度百分之九十以上,他的付出赢得群众广泛赞誉和尊敬。

谈及年轻一代,汪先民老同志号召我们向党看齐,深入学习并贯彻党的精神和价值观,他强调:“年轻人应勇于承担责任和使命,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中,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奉献,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,为建构更加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。”

在采访中,两位老兵那历经风霜却依然挺拔的精神风貌,深深触动在场每一位志愿者。志愿者队员以速写形式,将老兵们英勇形象镌刻于纸上,这些画作不仅是视觉上的记录,更是心灵的共鸣,它们见证志愿者们对红色精神的深刻感悟与崇高致敬。

此次专访对志愿者们而言,无异于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课,近距离感受军人精神的伟大与崇高,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。他们以老兵们为镜,观照自我,坚定理想信念,立志要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家的繁荣昌盛紧密相连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上一条:2024年暑期“三下乡”|“情系乡村,文化传承 ”“洁小清”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条:2024年暑期“三下乡”|“情系乡村,文化传承”青少年安全宣讲篇(二)

关闭

版权所有:重庆三峡学院 地址: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 
Email:msxy2008@163.com 电话:023-581032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