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术学院
 学校首页 | 学院首页 | 学院概况 | 教学管理与研究 | 党建工作 | 学生工作 | 研究生工作 | 招生就业 | 对外交流 | 校友名录 
 
  教学管理与研究

 教学管理 

  快速通道
 
 
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 教学管理与研究 > 教学管理 > 正文
详细信息

锚定融合创新——美术学院开展环境设计专业优化建设讨论会

时间:2025-04-01 作者: 点击:[]

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,深化学科专业建设内涵,近日,美术学院在环境设计工作室召开了环境设计专业优化建设讨论会。学院院长张宏伟、党总支书记田锋、副院长王明国及环境设计系全体教师参会。会议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的挑战与机遇、人才培养定位及学科融合路径展开深入研讨。会议由环境设计系主任郑峰主持。

会上,王明国副院长,系统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对设计行业的影响。他指出,AI工具的普及正在重塑设计流程,从方案生成、效果呈现到数据化分析,传统设计模式面临效率与创新性的双重挑战。“技术迭代倒逼我们需重新审视专业培养目标——未来的环境设计师不能仅是软件操作者,更需成为‘技术+艺术+人文’的复合型人才。”

针对行业变革,王明国提出三大核心方向:

1.应对AI冲击的核心素养:强调学生需具备“不可替代的创造力”,包括空间叙事能力、文化转译能力及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,避免陷入“技术依赖”陷阱;

2.人才素养的多维升级:提出“AI时代设计人才三角模型”,即“艺术审美+技术应用+伦理责任”,要求学生掌握AI设计工具的同时,坚守设计伦理,关注人性化需求;

3.推动“人工智能+艺术学+工学”学科融合:建议构建“基础层(艺术与技术通识)—核心层(环境设计专业理论)—拓展层(智能技术应用)”的课程体系,探索与计算机科学、工程技术、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课题。

在专业建设讨论环节,环境设计系的老师们围绕“专业名称优化”与“人才培养定位”展开热烈交流。系主任郑峰认为:“专业建设需在‘守正’与‘创新’间找到平衡,既要坚守艺术设计的人文内核,也要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变革。”

最后学院主要领导提出:锚定融合创新,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
院长张宏伟强调,专业优化是学院的大事,也将成为未来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。他提出三点要求:

1.强化战略布局:以“新文科”建设为指引,整合学院美术、设计、数字平台等学科资源,联合校内工科院系共建“智能设计交叉研究平台”,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;

2.深化产教协同:对接行业企业及科技公司,共建实践基地与联合实验室,将AI设计工具认证、行业前沿课题纳入培养方案,实现“毕业即上岗”的人才供需对接;

3.打造专业特色:依托三峡地域文化(如三峡地方传统建筑、非物质文化遗产),在人才培养中融入“文化基因解码”课程,形成“技术赋能+文化叙事”的差异化优势。

党总支书记田锋则从思政育人角度提出要求,强调专业建设需贯彻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在课程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、文化自信教育,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“大设计”人才。他特别指出,要关注AI时代的设计伦理,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应用中的公平性、生态保护等问题,避免“技术异化”。

讨论会凝聚了共识,并明确下一步行动计划,也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未来发展锚定了方向。美术学院将以AI技术为赋能工具,以学科融合为突破路径,着力培养“懂技术、善创新、有温度”的新时代设计人才,推动专业建设迈向更高水平。

下一条:美术学院2024级研究生赴重庆两校开展课堂观摩活动

关闭

版权所有:重庆三峡学院 地址: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 
Email:msxy2008@163.com 电话:023-58103286